A级黄片1级毛片,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,AⅤ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,人人艹大香蕉

人民網
人民網>>港澳

一代通儒饒宗頤

本報記者  汪靈犀
2018年02月07日08:18 |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海外版
小字號

 

  更多精彩內容,請關注
  中央廚房日月談工作室

  錢鐘書說他是“曠世奇才”,季羨林說他是自己“心目中的大師”,金庸說“有了他,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”,國外把他譽為“東洲鴻儒”“漢學泰斗”“東方達·芬奇”,華人社會尊他為“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”。

  他就是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。

  2月6日凌晨,先生于香港仙逝,享年101歲。

  

  踏上“文藝復興”新時代

  饒宗頤先生出身書香名門,自學而成一代宗師。他是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,學養(yǎng)廣博而專精,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各方面,均取得顯著成就,還精通梵文。雖至百歲高齡,平日詩詞書畫音律,仍筆墨揮灑不息。

  饒先生最可貴的,如此高齡,本可閑適,但他并沒有忘記肩上的重擔,仍在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復興奔走呼吁。2017年6月27日,他不遠萬里前往法國巴黎,參加“蓮蓮吉慶——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展”開幕儀式,并與兩位老學生90歲的法國漢學泰斗汪德邁、91歲的德國漢學泰斗侯思孟會面。

  饒先生早早預言,21世紀將是我們國家踏上“文藝復興”的新時代,并提出建立“新經學”。他說,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現在已不是科學或物質的問題了,近年我們這方面突飛猛進,但物質生活過于豐富,有些人開始價值觀混亂或扭曲了。

  “新經學”中的“經”是經典的意思。饒宗頤認為,重溫國學經典,有助于鞏固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,有助于重新樹立中國人傳統(tǒng)的、正確的道德價值觀,使之成為中國人做人做事的常道,以達到天人互益的境界。

  中華文化早就走出去了

  饒先生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民族自豪感!拔覀兊臍v史,是世界上唯一的持續(xù)性文化,從沒有間斷過和轉換過!睎|方文化是世界人類文化的重要一環(huán),源遠流長、不可或缺。中華文化是一種傳播交流型的大文化,它早就走出去了,“東學西漸”不是今天才開始的,古代就有。我們影響過歐洲的一些思想家,特別是法國的。

  他說:“外國漢學家對我們的傳統(tǒng),興趣大著呢!”最近的趨勢是漢學全球化,我們的學者,應持平地、謙虛地、自信地與外國學者平等交流!拔乙恢闭f文化是我中有你、你中有我的東西,中華文化從上古至今就是如此,F在全球幾乎每個角落都有華人,現在的關鍵是如何傳播得更好。”

  傳播好,自身要先精通。中國的傳統(tǒng)學問重視“通古今之變,究天人之際”,要求學者做通人。饒先生尤其強調,做學問首先不要自我設限,保持廣泛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,可先從一個小范圍內的方面做起!叭缥夷贻p時先做方志學和地方史,以家鄉(xiāng)潮州為研究對象。從考古一直到文學、戲曲、陶瓷等都做,特別注重不同領域間的關聯性問題,這樣慢慢就越做越通了!

  “天人互益”

  現代人忙于交際應酬,如何尋求內心的充實與平靜,饒宗頤有獨特的治身之道!耙粋人在世上,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,這是十分要緊的!

  饒宗頤先生的家位于香港跑馬地,在賽馬日從陽臺望下去,可一覽駿馬競逐英姿。饒宗頤先生常在躺椅上看著,當休閑節(jié)目。他幾乎不應酬,每天清晨四五點醒來,寫字、看書、做研究,然后睡個“回籠覺”,中午就到附近用餐。

  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地,當我閉眼的時候,我就讓自己的思想任意翱翔,可以想到幾萬年、幾千里之外,此時我同天地融為一體,我已敲開了莊子的門。” 他在自己的天地里,清靜達觀,身心愉悅,自然長壽。

  饒宗頤先生曾寫過一句廣為人知的詩,“萬古不磨意,中流自在心”,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態(tài)度和追求。他說,現在的人太困于物欲,“我們要從古人文化里學習智慧,不要‘天人互害’,而要制造‘天人互益’的環(huán)境,朝‘天人互惠’方向努力才是人間正道!

  香港大嶼山有一游覽勝地,38株巨木鐫刻著斗大的《心經》全文。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木刻心經簡林,是饒宗頤先生2002年創(chuàng)作的,他說,要為香港開啟智慧。

  如今,斯人已逝,巨木猶茂。在當前生機蓬勃的多元社會,饒宗頤先生的智慧和學問,不斷給人以啟迪。

(責編:劉茹霞(實習生)、常紅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